12月16日的考试非比寻常。它积极落实了教育部的方案,是推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还在职业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亮丽的一笔。
政策推动下的职业教育发展
众多职业院校肩负着提高教育质量的使命。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引导下,众多院校积极寻求改革之路。它们努力根据地方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此外,“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变革,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学历证书,还要具备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种变革促使院校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这股政策之风正席卷全国。
这同样对学生个人有益。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每多一张技能证书,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机会。就拿某些学生来说,正是凭借这些额外的技能证书,在招聘会上显得格外突出。
考试知识技能要求涵盖范围
软件与大数据学院举办的“1+X”微信小程序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认证考试,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十分广泛。其中,Web前端开发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互联网企业中,这项技术是打造既美观又功能完善的网页的基石。而小程序开发技术更是考试的核心要求。以闲鱼等热门App为例,它们都通过小程序来增强功能,扩大用户基础。
小程序插件的运用同样不容小觑。商家若想在现有小程序生态中迅速融入新功能,插件便能派上用场,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此类知识技能横跨多个实际领域,使得掌握者更具市场竞争力。
考试的构成和赋分原则
本次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考试总时长为150分钟,总分是120分,这样的设置颇为考究。理论考试占总分的70分,这要求学生对知识概念有精确把握。比如,对于HTML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标签的语义等,必须理解透彻。实操考试则占5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一位网页设计师连CSS样式的基本应用都不懂,那显然是不合格的。这种理论和实操并重的评分方式,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
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来看,学生必须做好合理规划。若在理论部分投入过多时间,实操部分就可能显得匆忙,这无疑会影响到最终的成绩。
考试内容在课程中的融入
考试内容与课程紧密结合。诸如HTML开发、程序开发和小程序开发等考试所需知识,已深入专业课程之中。《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经常讲解HTML标签、样式和布局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构建了稳固的网页开发基础。
在《程序设计》这门课程里,学生可以掌握程序编写的基本逻辑,这对于理解小程序的交互逻辑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讲解理论,更要结合实际案例。比如,在讲解小程序的功能模块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模拟开发一个简单的电商小程序页面。
学院为考试做出的努力
学院对这次考试投入了极大的心血。报名阶段,就有50名同学踊跃报名,这股热情可见一斑。经过初步筛选,40名同学脱颖而出。最终,30名同学参加了考试。这一系列的选拔过程充分体现了学院严谨的作风。
考前准备尤为重要。安装考场环境时,需注意软件版本是否兼容。测试环境必须确保无网络故障等问题。监考教师樊娜娜和白娟的严格监考至关重要。在企业面试中,纪律同样被强调。若在考试这种小场合都缺乏纪律,日后在工作场所遵守规章制度将更加困难。
考试带来的积极意义
构建了“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这种做法确实值得推广。课程设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的人才更贴近市场需求。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不少院校正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企业将项目案例和技术引入校园,而学校则输送人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这对学生而言,对职业教育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其他学校能否也像软件与大数据学院那样,高效开展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相关工作?我们期待大家的评论、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