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名软件开发者为境外电诈公司开发虚假贷款软件,犯诈骗罪被判刑罚

2024-11-20 0 524

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毒瘤,对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许多民众深受其害,而那些明明知道是诈骗行为,却还为诈骗分子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其行为更是令人愤慨。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张某和莫某因参与电信网络诈骗被判刑的案例。

偷渡加入诈骗公司

许多人因利益驱使,不惜越过法律的红线。张某与莫某,为了追求高额非法收益,竟然偷渡至缅甸,加入了所谓的“亨利公司”。这种行为本身就触犯了法律。他们丝毫没有考虑到偷渡可能带来的风险,更未曾想过,一旦投身于这样的境外诈骗团伙,会对国内的同胞造成多大的伤害。缅甸虽有一些正当的商业活动,但像“亨利公司”这样的诈骗团伙也不在少数。他们理应远离,然而贪婪让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这种非法偷渡行为暴露了他们法律观念的薄弱。他们只为了追求高额回报,不顾边境管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选择了这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开发诈骗软件

张某和莫某明知道赵总让他们开发的软件是用来电信网络诈骗的,但还是照做了。张某负责了“有呗钱包”这类虚假贷款软件的开发、修改和维护等工作,而莫某则开发了“分期钱包”等软件,并对其进行了美化,然后上架销售。这些软件表面看似正常,实则隐藏着诈骗的陷阱。他们利用软件的引流功能,将需要贷款的客户引诱到其他虚假贷款的网页,进而实施诈骗犯罪。

他们行为毫无良知可言。需要贷款的人大多经济困难,这些人可能因此陷入更深的困境,但张某和莫某却只顾自己的利益,对软件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毫不在意。

获取大量非法利益

非法所得是他们犯罪行为的驱动力。在缅甸,张某非法获取超过130万元,兑换得泰达币69万余个;莫某非法获利超120万元,获得泰达币约31万个。这些数字令人震惊,全都是他们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所得。他们如同寄生在受害者身上的吸血虫,通过诈骗手段将他人的血汗钱据为己有。

这些非法所得成了多少家庭的噩梦。被骗的每一个人身后,可能都有一家老小在等待生计,可他们的贪婪却让众多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甚至面临家庭破碎的危机。

一审判决

涡阳县人民法院在第一审中做出了裁决。张某被判刑有期徒刑十一年,还需缴纳罚金25万元;莫某同样被判刑有期徒刑十年,罚金为20万元。这一判决有其合理依据,因为他们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众多人的生活,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法院的判决意在严厉惩处这类违法行为,希望通过重罚起到震慑作用,警示那些意图或正在从事诈骗活动的人。

这一判决是对他们行为的最低限度回应。他们所骗取的并非小额,更非针对个别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已形成既定事实,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代价。

提起上诉

张某与莫某对一审判决感到不满,遂提起上诉。他们是否真的认为自己被冤枉?抑或认为判决过于严厉,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他们相信自己或许能减轻刑罚,或获得较轻的判决,因此希望通过上诉来改善目前的处境。

这一上诉举动或许只是他们最后的抗争。他们或许还存有一丝侥幸,但罪行证据确凿,他们难道真的以为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吗?

终审判决

亳州中院最终判定,两人均为从犯,莫某的犯罪行为属于未遂。他们还表现出了坦白的态度。因此,原先的判决量刑过重,故而对其进行了减刑。两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和七年,并需缴纳罚金15万元和10万元。这一判决是在充分考虑了他们的罪行、悔过等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尽管处罚有所减轻,但他们的行为仍然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这反映出法律的公正性。法律不会错怪一个善良之人,亦不会遗漏一个邪恶之徒。然而,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判决是否足够严厉?期待大家能积极发表评论,并点赞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幕后黑手,从而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七爪网 行业资讯 安徽两名软件开发者为境外电诈公司开发虚假贷款软件,犯诈骗罪被判刑罚 https://www.7claw.com/2796441.html

七爪网源码交易平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