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技产品正迎来一场“AI化”的狂潮,从云服务平台到互联网软件,再到硬件产品,无不卷入其中。这场热潮将引发何种变革?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云服务平台趋势变化
云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慢慢改变。许多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引入大型模型。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仅提供自家大型模型的算力部署服务,客户群体将会受限。从2024年开始,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可以预见,未来的云服务平台将围绕大型模型进行功能与体验的升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新一轮的价格竞争可能即将到来。
钉钉与飞书接入方式
在协同办公软件这一领域,钉钉和飞书的接入途径存在差异。钉钉主要依赖AI助手进行接入,以问答模式服务用户,具备深度推理和联网搜索的功能。而飞书则更注重深度思考,不仅多维表格和智能伙伴创建平台都支持接入,还推出了多维表格的AI字段快捷操作,这一创新得到了创始人的高度认可。
企业微信的谨慎态度
企业微信与钉钉、飞书不同,对大模型持有较为谨慎的看法。到目前为止,它尚未引入此类模型,AI功能也相对有限。这主要反映出目前AI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具体场景还不够清晰,企业微信仍在等待,打算等到技术更加成熟时再采取行动。
AI搜索产品的竞争
朱啸虎觉得,一旦大语言模型发展成熟,搜索应用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众多基座模型趋于一致的情况下,AI搜索产品需要通过独特功能来吸引更多用户。以QQ音乐为例,它将AI助手置于首页,使用起来很便捷,但缺乏特色,若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硬件公司的大模型研发
从事互联网硬件运营的企业在开发大型模型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到2024年底,理想汽车的首席执行官李想提到,依托基座模型的人工智能高端产品将成为新一代的接入点。这样的硬件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开发大型模型较为容易,未来在智能汽车等众多领域有望实现新的技术突破。
探寻全新应用场景
众多科技产品正朝着“AI化”方向发展,但在面向消费者业务领域,大型模型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了聊天机器人这一领域。周鸿祎,360集团的创始人,曾指出这样的应用场景并非用户真正所追求。即便选择了开源的道路,下游的开发者们也未能挖掘出更多创新的应用。展望未来,若想成为AI时代的安卓,就必须与开发者携手,积极寻找新的应用场景。
大家都在想,在这波科技产品向AI转变的热潮里,哪个行业会最先让AI深入应用并走向市场?快来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看法,记得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