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短板现状 /b>
如今,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核心工业软件,尤其是研发设计软件。以CAD和CAE为例,这两项工具在我国信息化进程中虽普遍存在,但实则存在不少缺陷。在数字建模与仿真领域,我国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确实让人感到担忧。
若建筑缺少精良的设计图纸与模型,若制造业缺少高效的研发设计工具,其发展壮大便会更加艰难。我国工业软件的不足之处,已对制造业的进步与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
起步与早期支持 /b>
在早期,一些具备实力的研究机构或高校在购入昂贵的计算机设备后,便着手进行工业软件的仿制和开发。国家机械部、科委最初支持二维CAD技术,之后又推动了“摆脱图板、摆脱账本”的阶段。这一阶段为工业软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和国外相比,其发展速度仍显得较慢。
那时,国内对工业软件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过,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只能从基础领域起步,逐步积累经验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政策转变与投入减少 /b>
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局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信部接手了信息化管理的重任,将863计划与之融合,科技部则不再主管信息化事宜。在过去十年间,国家相关部门并未专门设立专项资金,以支持国内CAD/CAE软件的研发。这一现象反映出,工业软件的发展正面临财政支持的不足。
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研发进展和软件质量的提升。因资金短缺,企业和研究机构难以吸引人才、购买设备,进而推动软件研发与升级。这种情况使得我国软件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
投资强度对比严峻 /b>
查看投资情况,在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三维CAD软件的研发投入大概在4000至5000万元。而CAE项目得益于国家自然基金委的扶持,每年约有1000万元。三个五年计划的总投资不足2亿元。和国外同领域的大规模投资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投资规模不大,使得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艰难,缺少足够的资源与外国在技术上竞争,眼见别人越跑越快,自己却原地踏步,还在起跑线附近徘徊。
国外重视核心技术 /b>
几十年来,国际上不断投入力量,专注于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核心研究。自1995年以来,美国等国家频繁发布相关战略文件,由国防、能源等部门牵头推动。这些国家一直把建模与仿真技术视为其核心竞争力。
我国持续获得关注与资金支持,这让我们在工业软件领域保持了领先地位。他们不断改进软件性能,提高技术水准,因此掌握了全球大部分高端工业软件市场。
我国工业软件被忽视 /b>
在中国,人们常把关键工业软件看作是信息技术软件的一部分,并认为它与各种管理软件同步发展。尽管有代表多次提出意见,但相关部门对此关注不足。若我国制造业缺乏自主的核心工业软件,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愿景恐怕只是空想。
我国制造业若长期依赖外国软件,将陷入技术受限的境地。一旦外国软件供应中断或技术被封锁,国内制造业将遭受重创。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能让国家和社会真正重视核心工业软件的发展?欢迎各位积极留言点赞,并将文章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