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孙剑教授:逐步实现国产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替代国外产品

2025-02-17 0 687

发展起源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微观交通仿真技术开始崭露头角。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归功于个人电脑计算性能的显著提升。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观交通仿真拥有了坚实的硬件支持。这使得科研工作者能够在较低的成本范围内进行相关研究,从而开启了微观交通仿真领域的新纪元。

美国的探索

2000年以后,美国开启了NGSIM项目。他们意图通过这个项目,重新构建微观交通仿真的模型和软件。尽管项目提供了一些公共数据集,但并未成功研发出被广泛认可的新仿真模型。而且,这些成果仅仅被少数美国仿真软件所采纳,并未在商业软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模型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西方的机动化交通状况。

重要挑战

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便是构建适应自动网联汽车融入的复杂交通环境仿真模型。随着自动驾驶与联网汽车数量的增加,原先的交通仿真模型已不再适用。构建新的模型对于精确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和制定有效的交通政策极为关键。

应用价值

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作为交通分析的基础工具,在政策制定、需求调整、管理控制以及方案设计评估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国内使用者众多,但大多仅限于基础应用,提升潜力巨大。

国内研发

孙剑教授与德国PTV公司携手,为中国提供了标准化的参数校正方法和相关手册,同时融入了他们自主开发的模型。2006年,他主导的TESS系统经过测试,已在上海、杭州等地投入使用。2014年,项目重新启动,目前已完成部分模块的开发。在大型网络测试中表现良好,预计2017年将推出完整的测试版。

替代前景

孙剑教授对研发出能替代外国软件的产品充满信心。这主要是因为外国软件在中国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模型结构上的错误,过于强调交通效率而忽略了安全因素。如果能够开发出操作简便、免费且使用方便、结果可靠的软件,完全有可能实现替代。

觉得自主研发微型交通模拟软件挺重要的?欢迎留言交流,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七爪网 行业资讯 同济大学孙剑教授:逐步实现国产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替代国外产品 https://www.7claw.com/2808986.html

七爪网源码交易平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