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软件开发课程设置问题较多,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但鸿蒙系统应用开发的教学案例犹如一股清泉,给处于困境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课程现状问题
现在有些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学生虽然听起来很懂,但实际操作却一团糟。以软件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理论,但真要动手开发时,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此外,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与当前技术发展相比,学生掌握的许多知识到社会上可能已经落后了,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学案例背景
软件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意义重大。此课程将我国软件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国际标准技术相融合,致力于培育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移动技术人才。借助华为系统与HMS服务的实践,学生得以全面掌握移动应用开发的核心理念和具体方法。例如,南京大学便将此类课程内容纳入其软件工程的教学框架中。
课程内容亮点
课程详细阐述了4.1版本的分布式特点,使学生得以认识分布式移动客户端设备在未来的生态发展趋势。举例来说,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观察到这些特性如何在设备间得到应用,以及如何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此外,课程还融入了移动互联网独有的软件开发技术,为学生构建了全面的服务器端技术框架,使他们具备了全面的开发技能。
实践教学支持
华为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开发工具和平台,便于他们高效地开展移动应用后端编程。平台还具备制作微课程的功能,学生可利用这些资源学习,并通过实践和考核来巩固知识。这相当于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模拟的企业开发环境,使他们能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
学生评价改进
分析系统对学生软件工程学习状况从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态度行为三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评估,这打破了以往仅以知识水平为评价依据的旧模式。这种方法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学生的长处与短板,从而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过去,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导致许多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未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如今,引入这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项目创新成果
本工程打造了一套适应新工科及移动应用行业发展趋势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多方位融入鸿蒙操作系统和HMS技术,与华为紧密协作,实现产教结合及云平台支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课程安排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你是否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有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