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环检造假乱象调查:篡改数据、替代参检等问题曝光

2025-02-18 0 821

机动车排放检测本应成为保护蓝天的防线,然而,现实中却屡见不鲜的造假现象,它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这让人深感愤慨。下面,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

高合格率引发怀疑

2024年4月,福建漳州的环保部门在常规巡查中,发现了不寻常的现象。铭进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的尾气检测合格率高达99%,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行业标准。而且,他们检测的同一型号车辆,其功率数据在报告上却各不相同。这一情况立即引起了执法人员的警觉。因为功率是检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功率的变化会直接对尾气排放结果产生影响。

一份车辆检测报告揭示,物流公司的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实际功率应为339千瓦,却遭恶意篡改为120千瓦。类似事件在辽宁大连亦有所发生,部分机构为让车辆顺利通过检测,竟采取降低车辆功率的手段。这种公然造假行为,严重破坏了检测的常规秩序。

OBD数据造假泛滥

执法时,OBD数据造假问题频发。有些车没上传OBD数据,可检测报告里却有了这些数据,还被标记为合格。2024年11月,生态环境部披露的安徽马鞍山案例显示,某机构与软件公司串通,后台篡改参数,调整数值,让不合格车辆蒙混过关,还出具了500多份假报告。OBD系统是检查车辆状况的关键工具,如此造假,让检测失去了意义,危害极大。

按照规定,车辆本应提交必要信息以供精确审查,但那些造假机构却公然篡改了数据。他们对环境和公众利益毫不关心。这种行为就像在环保链条上挖了一个大窟窿,让排放超标车辆轻易通过了检测。

替车检验成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车辆检测行业里潜藏着一个灰色产业链。生态环境部在2024年10月的通报中,提到了安徽一家检测机构的例子。这家机构的一条检测线对同一辆车反复检测,甚至与旁边检测线同时进行。执法部门经过多方调查,从2023年12月开始,这家机构一直用汽油车冒充重型柴油车检测,还发出了71份假的合格证明。

公安民警提到,这件事涉及检测站、维修站、中介公司以及车主等多个主体。中介作为连接者,车主为了图省事或逃避环保处罚而参与其中,而检测站和维修站则是为了利益而提供便利。这些方彼此勾结,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使得不合格的车辆能够伪装成合格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多种作弊手段齐出

前面提到的那些造假方式之外,有些检测机构在车辆检测上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方法。他们会在车辆上安装作弊装置,或者装上气体净化装置,这种做法并不罕见。这些作弊装置可以修改车辆的数据,让检测结果看起来是合格的。而气体净化装置在检测时能减少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检测完毕后再拆掉,以此来应对检查。

这些手段相当隐蔽,使得执法工作变得相当困难。检测人员对车辆进行非法操作,使车辆在检测过程中能够暂时通过,然而,一旦车辆驶上道路,排放量仍旧超标,持续对环境产生污染。这种行为就如同在检测的舞台上“表演”,欺骗了监管部门的眼睛。

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业内专家表示,最近检测机构数量增多,竞争加剧,因而造假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检测机构为了揽客,有意降低门槛,甚至把造假当作招揽顾客的手段。不少车主对此持支持态度,觉得这样做能省时省力又省钱。

监管部门一直在打击,但造假方法不断变化,有些地方的监管不够到位,这让彻底消除造假变得很难。造假者的不法行为不仅损害了环境,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正义。

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针对机动车排放检测中的欺诈行为,必须实施多样化手段。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常态监督机制,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检测规程和标准,传播行业正能量。

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坚决抵制造假行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全社会都反对造假的氛围,才能有效遏制这种恶劣风气,让我们的环境重获清新。

请问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汽车尾气检测中存在不实行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七爪网 行业资讯 机动车环检造假乱象调查:篡改数据、替代参检等问题曝光 https://www.7claw.com/2809391.html

七爪网源码交易平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