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正迅猛发展,对成本评估的需求日益凸显。我国及时出台了《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这一国家标准,有力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进程。
标准发布信息
2018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一则公告,编号为第17号。公告中明确指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正式成为我国新的国家标准,并赋予其GB/T 36964 – 2018的标准编号。该标准的推出,对国内软件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为软件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考标准。
我国软件企业数量众多,然而在成本核算方面却缺少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的颁布,有望推动行业成本核算的规范化,确保各企业计算的成本数据具有可比性,这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
标准制定基础
该标准GB/T 36964 – 2018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编制完成的。这个标准参照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 11463 – 2013),这是一项电子行业的标准。该规范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经过了周密的组织和制定工作。此法在现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吸取了过往成功的经验,从而保证了新设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软件行业进展迅猛,技术更新频繁,这使得之前制定的标准在应用数年后,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SJ/T 11463 – 2013版,新标准已经出台,它不仅确保了与旧标准的平稳过渡,还能应对行业的新发展,使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更加顺畅。
标准制定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是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一部分,它在制定标准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自2011年开始,电子标准院便与其他机构携手,积极投身于软件成本度量的研究及推广。经过多年持续奋斗,他们投入了众多人力和物力资源,致力于建立一个符合我国软件行业需求的成本度量标准体系。
电子标准院对国内外多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到我国软件行业的独特性,我们制定了一套软件成本计算的标准体系。这套体系的构建,为我国软件成本计算提供了坚实的标准基础,同时使我国软件行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强大的竞争力。
系列标准情况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们在软件成本度量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有8项国家标准和5项电子行业标准问世,另外,还有一项国家标准正在加紧制定中。这些标准全面覆盖了软件成本度量的各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为软件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引。
众多软件企业在日常运作中依据这些规范进行成本计算与监管,这样的做法能帮助企业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随着这些规范持续优化并对外公布,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推动了软件行业的优质发展。
标准推广支撑
为保障新规定的有效实施,电子标准院自2017年起便着手编制《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实施指南》教材。该教材由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协助担任副主编。教材中详尽阐述了软件成本度量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为企业和相关人员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材料。
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不仅投身于教材的编纂工作,而且还成功举办了多场针对软件工程造价师和软件工程造价评估专家的认证培训。这些培训资料已经进行了同步更新,它们既符合了既有的行业标准,也顺应了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为标准的广泛推广贡献了众多专业人才。
新旧标准对比
新出台的国家标准《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 36964 – 2018)与2013年实行的电子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 11463 – 2013)在技术观念上是一致的。不过,两者在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不同。新标准依据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对引用的文件进行了更新。当时在确立那个标准的时候,国内的相应规范还未对外公布,而且恰好与国际上的功能点规范相一致。
新出台的标准在成本核算上更为全面,不仅涵盖了人力和物力等直接和间接成本,还借鉴了教材内容,提供了具体的成本构成实例。在软件规模评估上,它提供了不同阶段的调整建议数值。但需注意的是,由于该标准发布已有较长时间,这里采用的是2012年的行业基准数据。您认为这些新规定的变动对软件公司的成本计算会产生怎样的具体效果?请分享您的观点。另外,别忘了点赞并把这个文章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