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程序员职位已满,但真相可能并不这样,名校毕业生似乎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普通人可能面临更多困难。
校招受挫
女友在校招中成功加入了知名互联网公司,两次为她朋友李深内推,但李深都没能通过大厂的面试。李深自己觉得,刚毕业的自己能力不足,准备也不够充分。到了2012年,他通过校友关系去面试一个大厂的车队项目组,结果却再次失败。这一次,他认为是自己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同学境遇
李深有两个同事加入了华为,但他们的人生道路颇为曲折。其中一人被派往菲律宾工作,不幸染上了死亡率高达50%的登革热,历经磨难才捡回一条命。2014年,他从华为离职,此后一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后,他转行做了微商,朋友圈里不再展示产品,而是频繁出现各种交流会、座谈会的照片。
自我坚信
李深在深圳辛勤打拼,终于实现了拥有房产、子女和企业的梦想,成为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起初,他在几家小规模游戏公司积累经验,面试过程非常顺利,这让他确信即便在小型企业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创业将近四年,得益于资金的支持,他甚至主动提出以5000元月薪聘请员工,这在当时算是相当优厚的待遇。
内心不甘
听说昔日同窗在迅雷任职数年后转投大型企业,李深心中涌起一股羡慕之情。凭借在深圳的十年磨砺,他立志返乡寻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铁饭碗,工资足够保障余生。然而,2017年6月,他在家中静思三个月后,准备重返职场,却发现招聘软件上鲜有招聘信息,家乡的就业形势比他预想的要严峻得多。
重新求职
十多年前的事情,李深为了参加国家级考试,重现了高考时的努力。他每天在家做题、观看教学视频,而父母则负责他的饮食。在这期间,他曾试图在中公教育担任教师,但发现培训班的教师在休息日反而更忙碌,于是只能作罢。后来,父母和同学推荐他去一家私营软件公司,但他因自认为编程能力不足,最终选择了拒绝。
最终选择
在知晓了其他求职者的状况后,李深对自己能独立获得职位充满信心。恰逢老友邀请他共同创业,并承诺提供每月2.5万元的薪酬。他开始计划积攒资金以便返乡开设一家小店铺。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目标变得更为实际,不再过分追求薪资待遇。鉴于他曾立誓不从事教师职业,他果断拒绝了教师职位,最终决定加入中国移动,以确保未来的生活稳定。近期,一位在华为供职的26岁同乡女孩,也因要回乡照顾生病的父亲,产生了就业的念头。你认为程序员应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记得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