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协同育才模式:地方搭台、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培育芯工匠

2025-02-23 0 748

行业现状:人才缺口大

集成电路在信息产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正面临一场全球性的技术较量。邬刚,担任加速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在行业里深耕多年,他察觉到国内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迅猛增长,同时也深感顶尖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尽管加速科技拥有110名研发人员,但在人才密集的集成电路领域,这样的数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人才供给与需求失衡,构成了制约行业进步的关键难题。

余杭产业:数字经济带动

杭州余杭区在数字经济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其核心产业规模成功跨越两千亿门槛。此地汇聚了大量行业顶尖人才。优越的产业氛围助力集成电路产业迅猛成长,但人才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当务之急是亟需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育人平台:产教融合新尝试

2024年,余杭区与加速科技合作,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高校共同创建了杭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共享平台,主要致力于培养人才。它着重解决集成电路测试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汇聚了企业技术专家、协会顾问和院校教授等多方力量,举办了工程师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理论实践相结合

负责人指出,培训课程十分全面。首先,涉及半导体测试的理论课程,有助于学员建立扎实的基础;接着,安排了工厂实习,让学生熟悉生产过程;此外,还有芯片测试与开发的实际操作,目的是增强学员的操作技能。集创中心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编写了《集成电路测试指南》。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实训基地,保障了专业技能培训在教学中得到全方位的落实。

多类授课:全面提升技能

集创中心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育,同时也为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提供培训服务,助力行业人员技能提升。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电子信息工程学生为例,经过集创中心一个月的培训,他成功加入了加速科技,担任应用测试工程师。他表示,学校课程与实际工作操作存在差距,而集创中心的培训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模式成效:助力产业发展

地方搭建了平台,企业提出了研究课题,高校贡献了技术方案,这种培养人才的协作方式成效显著。经过一到三个月的实践训练,学员们普遍掌握了助理工程师所需技能,这使得企业培训员工的时间显著减少。杭州百隆电子的董事长周蓓华表示,过去培养一名技术人才需三年,而现在仅需一年。集创中心举办了超过40场培训,吸引了6000多名学员。在这些学员中,有超过30%成功推荐就业。每年,中心预计能为行业培养约500名专业人才。

你对余杭区培养芯片技术人才的方式有何看法?这种方式在其他地区能否实施?是否适合广泛推广?请记得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支持!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七爪网 行业资讯 余杭协同育才模式:地方搭台、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培育芯工匠 https://www.7claw.com/2810187.html

七爪网源码交易平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