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难题
在会面之际,一些企业向李春燕寻求协助。他们期望借助她多年累积的行业内部资源,推动自家DCS产品进入石油化工市场。这一现象反映出,不少国内软件公司在市场拓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外部支持来打开局面。
调研发现,众多国内软件公司由于品牌影响力不足、规模有限等原因,资质受到限制。许多项目不得不隐藏在外资企业或互联网巨头旗下进行,导致其发展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企业发展之忧
不少国内工业软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担心,公司可能难以实现健康和稳定的增长。他们担心,如果不能在收回研发投入的同时增加利润,那么公司未来的研发活动和日常运营可能会遇到困难。
许多制造企业偏爱购买国外产品,这让国产工业软件在短时间内难以占据优势。在经济不景气时,许多企业减少了对信息化的投资,这对推广国产工业软件非常不利。
生态建设挑战
与国外相较,我国自主工业软件的生态构建尚需付出更多努力。互联网巨头如BAT等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不良影响。
这不但影响了工业软件公司的人才培养,还加剧了行业的虚热现象。我们亟需探讨如何营造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国产工业软件的进步。
应用价值实现
郑炳权,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指出工业互联网并非仅仅是工业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要使工业软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依照工业生产的规律将两者紧密连接。
制造企业的工厂状况各异,要让它们认识到国产软件在控制生产进度和成本上的益处,并非易事,这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并且面临众多实际困难的挑战。
数据采集门槛
数据采集对国产工业软件来说是个大挑战。李春燕指出,在大型制造业工厂,数据采集过程相当复杂。这里的核心设备种类大约有十七八种,设备总数在800到1000台之间,采集点则有5万到8万个之多。如果缺少任何一家设备厂商的数据,整个采集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各类行业普遍面临数据收集的困境,这一问题极大限制了国产工业软件获取精确全面信息的可能,进而影响了其性能的发挥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发展关键任务
市场上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逐渐增多,然而,真正能够按照工业生产规律将技术和应用场景相结合的平台并不多见。与此同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工业应用程序数量也相对较少。截至去年年底,”百万工业APP”的目标仅实现了30%。
业内人士强调,当前我国工业软件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工业知识库。需保留专家经验和工艺流程,将企业知识转化为行业财富,从而在发展起点积累动力。
你觉得我国工业软件何时能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欢迎留言交流,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