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受表彰,彭龙在列
全省基层高校毕业生表彰大会备受瞩目,会上,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得到了认可。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古蔺县皇华初级中学的彭龙。自2010年起,彭龙在绵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求学期间,通过选修计算机课程,掌握了多种计算机技术,这为他日后投身教育信息化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他坚定地选择了投身乡村教育,皇华中学为他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教学起点,设备匮乏
彭龙刚到皇华中学任职,对学校的情况感到有些感慨。学校里的多媒体设备寥寥无几,显得有些老旧。很多老师对多媒体课件不甚了解,上课时只能依靠简单的幻灯片。这种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彭龙并未退缩,他决定运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努力改善教学条件。
技术教学,初显成效
彭龙一站上讲台,就决心将满腔热血融入教学,主动运用现代技术。他细心指导同事们操作多媒体设备,传授课件制作的方法。在他的带领下,众多教师开始尝试信息化教学。喜讯在校园里传开,彭龙被誉为“教育新星”,也点燃了同事们的教学激情。众多年轻教师纷纷加入信息化教学的行列,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赛课佳绩,鼓舞人心
彭龙老师不仅亲自引领,还悉心指导,因此皇华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中,学校荣获了两次市级一等奖、一次市级二等奖、两次县级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些荣誉是对彭龙老师辛勤付出的认可,同时也让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决心。
管理难题,技术破解
彭龙在学校中层管理岗位任职时,察觉到传统管理模式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他选择了借助信息技术来推动变革。在向乡村学校推广信息化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成为了最大的挑战。即便如此,彭龙并未气馁。他着手自行开发必要的软件,用以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请假应用,开创先河
彭龙发现纸质请假流程存在不少管理上的难题,于是他开始研发一款学生请假应用程序。经过一个月的持续奋斗,他掌握了相关知识,搭建了系统并完成了测试,软件终于初具规模。该软件使得学生请假更加便捷高效,也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效能。因此,学校开始了多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
拓展应用,全面覆盖
彭龙在信息化管理中尝到了甜头,因此对研究各种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着手开发学校内部的基础信息、培训报销、教研工作、住宿管理、卫生管理等应用,并逐一推出。在过去6年多的业余时间里,他成功开发了40多个应用,几乎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全部领域。
荣誉加身,实至名归
彭龙持续奋斗,皇华中学因而荣获“钉钉未来校园示范学校”和“智能移动办公单位”等多个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持之以恒付出的认可,还凸显了乡村学校在信息化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
全县推广,成果共享
彭龙任职期间,打造了全县教育网络架构。他提出了《农村学校智能化管理平台开发与运用“三小一全”策略》。同时,他在全县普及了在线办公模式。彭龙期望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更多乡村学校受益,从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信念坚定,展望未来
彭龙提到,即便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学校也能实现信息化。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并愿意不断学习,就不会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他期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中来,让科技给农村学校带来更多便利。他知晓科技可能给人感觉有些冷酷,但他希望通过研发和应用,让师生们能够体会到教育的温馨。
能否为彭龙这位在农村教育信息化领域勇于创新的人点个赞?能否把他的感人故事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