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合同争议痛点
现在软件开发项目很受欢迎,可是关于开发内容和知识产权归属的冲突却经常出现。由于软件成果很容易被修改和传播,委托方和开发方在如何使用成果以及知识产权归属上常常产生分歧。2023年编号为13-2-158-005的法院案例库中的案例,具体呈现了这类争议的具体情况。
案例基本情况
快发公司在我国版权保护中心对“快发门店购票系统”软件进行了注册,并明确指出该软件的版权归其所有。他们进一步说明,该软件系睿奇公司应其委托所研制,依据合同条款,版权理应归他们。审理结果显示,睿奇公司与快发公司签订了一份关于“线上平台开发”的合同,而涉嫌侵权的那款软件正是合同中约定的开发内容。
争议焦点所在
此案的关键在于,涉案的侵权软件是否超出了合同约定的使用范围,还有快发公司是否对这款软件拥有版权。许多人可能只根据软件是线上还是线下应用来下结论,但在实际执行合同时,考虑到业务需求和开发进度,软件的功能范围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能急于做出结论,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综合判断因素
评估时,要留意合同中的目标。合同目标清晰,得据此判断涉嫌侵权软件是否达成这些目标。还要看涉嫌侵权软件的功能是否与合同中的软件功能一致,若能和谐共存,那么在合同范围内出现的概率就更高。同时,合同执行情况也很关键,开发者实施过程中的想法和行为都能反映出实际情况。
该软件涉嫌侵权,其名称、功能、开发时期和研发团队等与合同中所述软件高度一致。两者在时间上同步,功能上相似,这些特点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就像一块拼图,每一块都精确地拼凑在一起。
开发人员履行情况
查看开发人员履行合同的过程,他们把涉嫌侵权的软件看作是合同执行的必要部分,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在软件开发阶段,无论是他们的工作方式还是付出的努力,都表明了软件与合同之间的紧密关系。睿奇公司宣称自主研发,然而这款软件与快发公司的业务有着密切的联系。此类软件的开发明显触犯了合同中的条款和保密义务,而且也违反了诚信的基本准则。
降低合同风险建议
双方都应重视降低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委托方要保证合同中对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的所有权有明确记录,包括后续开发所得。这有助于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时,开发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规定,完成开发任务,并妥善保护委托方的商业秘密。
软件开发合同中可能存在哪些争议点?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看法。另外,别忘了给文章点个赞,并转发给更多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