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敏捷开发:项目无设计、需求频繁变、会议不断、开发加班成常态

2025-02-25 0 834

薛定谔的敏捷开发:项目无设计、需求频繁变、会议不断、开发加班成常态

谷歌的前工程主管觉得,敏捷开发的部分思想并不适合谷歌的创新型项目。那么,这种做法在我国是否也不适用?我们接下来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敏捷开发起源

薛定谔的敏捷开发:项目无设计、需求频繁变、会议不断、开发加班成常态

2001年刚开头,17位在轻量级软件开发界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头羊聚在一起,想对当时的各种做法进行比较。虽然看法各异,但他们都是面向对象技术的专家,最终还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总结出了这些方法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这些内容后来就变成了敏捷宣言。这个宣言只汇集了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执行步骤。

不看好原因

许多开发者对敏捷开发持有疑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项目往往缺少周密的规划;其次,客户和产品经理的需求经常变动,难以捉摸;再者,企业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例如缺少成熟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如果盲目追求敏捷,反而可能导致“伪敏捷”现象。若企业基础不稳,强行推广敏捷开发,效果通常不理想。

理解误区

许多开发者对敏捷开发中的“快速迭代与简约文档”理解有误。袁店明,Dell EMC的顾问,强调快速迭代并不意味着每个阶段都必须向用户展示成品。关于敏捷开发,不同开发者持有不同观点,例如谷歌前工程主管David Jeske更倾向于快速迭代和简约文档,但这种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开发对比

与瀑布式开发相比,迭代开发的周期更短。过去一年,瀑布式开发仅进行一次,还需完成全面回归测试。而迭代开发则每月进行一次,一年内可达12次迭代,回归测试次数是瀑布式的12倍。若不采用自动化测试,一旦出现故障,定位将变得极为困难。如此,迭代开发可能仅停留在理论,实际技术可能未能同步进步。

适用场景

有人对敏捷开发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感到困惑。袁店明表示,针对不同规模的项目,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但这并不代表敏捷开发完全不适用于这些项目。在大型组织中,已有不少适合大型项目的开发模式。不过,由于项目规模不一,这些开发模式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实施困境

不少公司开始使用敏捷开发方法,但各个团队依旧各自为政。若需求、产品、开发和测试团队间持续缺乏配合,敏捷开发注定难以实现成功。尽管大家已经意识到它的好处,并在小范围内尝试后收到了正面评价,但由于整体环境不适宜,最终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关于敏捷开发在我国的发展走向,您有何高见?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如若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

薛定谔的敏捷开发:项目无设计、需求频繁变、会议不断、开发加班成常态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七爪网 行业资讯 薛定谔的敏捷开发:项目无设计、需求频繁变、会议不断、开发加班成常态 https://www.7claw.com/2810792.html

七爪网源码交易平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