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在现代社会的地位日益显著,软件工程的标准由于分级多样,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软件工程标准的五个不同等级。
国际标准
国际联合机构负责制定并发布国际标准。这些机构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它们发布的标准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在 60 年代初期,该机构设立了“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计算机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这些标准通常带有 ISO 标识,例如 ISO 8631—86,该标准已被我国采纳为国家标准。
这些规范给各国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全球软件行业在统一平台上的沟通与进步。许多跨国软件企业在研发产品时,通常会参照国际规范,以保证产品的兼容性和标准性。
政府或国家级机构负责制定并批准这些标准,这些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在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制定标准,我们通常称之为“国标”,并且已经批准了多项软件工程领域的标准。而在美国,存在国家标准协会和国家标准局,它们负责制定联邦信息处理标准。
各国设立了自己的国家规范,这有助于本国软件行业有序成长。以我国为例,企业若依循国定标准开发软件,不仅能够提升软件品质,还能确保信息的安全;同样,美国的软件公司若参照相关标准,也能在其国内市场有序扩张。
行业标准
行业规范是由相关机构、学术组织或国防单位所确立,针对特定业务范围。比如,IEEE设立了软件标准分技术委员会,积极推动标准化进程,它们制定的标准往往需要提交给ANSI审批,具有国家标准的属性。在我国,国防科工委也制定了适用于国防部门和军队的标准。
众多经济领域借鉴国际及国家规范来确立各自的标准。这些标准能精确满足特定行业的要求,比如在国防软件的开发中,必须严格遵守国防相关标准以保证其安全与保密。此外,各经济部门的规范还能推动行业内软件项目的有序进行。
企业(机构)标准
某些大公司为了满足软件工程的相关需求,会设立部门规章。比如,美国的IBM公司通用产品部在1984年推出的“程序设计开发手册”,仅限于公司内部应用。
企业制定的标准可以满足其独特的需求,同时增强内部软件项目的开发速度。以IBM这类大型企业为例,各部门遵循这些标准进行软件开发,能够实现团队协作,确保项目质量,进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项目(课题)标准
该项目的规范是由相关科研生产单位制定的,专用于本项目。在具体的研究项目中,项目团队会依据实际情况,确立符合项目特性的软件工程标准。
这样做有助于使项目开发更符合需求与目标。比如,对于一项高科技研发项目,其软件系统可能具备特定的性能和功能需求,项目标准可为开发团队提供具体指导,从而保障项目能够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