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发展迅猛,给现有密码体系带来了挑战,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在金融领域,后量子时代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急迫。7月14日,北京举办的“2023后量子时代金融密码安全论坛”上,这一重要议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会议背景与组织
量子计算的发展态势迅猛,对传统密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在量子计算的新时代,金融领域的密码安全已成为密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次论坛由软件开发中心牵头组织,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负责主办,同时得到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及《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的联合承办。这一举动显示出各参与方对此问题的极大关注,正努力推动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协作。
软件开发中心扮演着重要角色,依托于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的产业生态委员会,它努力搭建起联盟成员与金融界沟通的桥梁。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软件开发中心细致的策划和积极的沟通联络。
领导嘉宾出席
戚巍,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副理事长;吕仲涛,工商银行的首席技术官;聂丽琴,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的秘书长。三位业界领袖一同参加了论坛并发言。他们的出席,彰显了各方对后量子时代金融密码安全的高度关注。
在致辞时,领导们可能表达了对量子时代金融密码安全的观点。他们强调了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营造了专业而严谨的论坛氛围。此外,他们还让与会者认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论坛性质与目的
本次论坛是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产业生态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活动,意义重大。举办这次较大规模的论坛,主要是为了邀请来自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量子与密码技术专家,一起探讨后量子时代金融密码安全的应对方法。
大家齐聚一堂,互相交流,思想碰撞,这对学术研究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大有裨益。它能帮助我们找到更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后量子时代金融密码安全领域研究的进步。
专家主题演讲
在量子密钥分发、抗量子密码算法等前沿技术以及后量子时代金融领域的密码迁移策略上,众多学术专家和金融界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王向斌教授来自清华大学,韩正甫教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宏教授来自重庆大学,他们分别分享了各自专业且前沿的见解。
演讲中,他们详尽阐述了技术的基本原理,剖析了当前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动向进行了预测。这些内容使得与会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加深了他们对后量子时代金融密码安全领域的认识。
软件开发中心经验分享
软件开发中心与工商银行携手,对“工商银行在量子计算攻击防御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讨论了量子密钥分发实验、量子密码算法研究以及加密系统快速适应机制的设计等议题,旨在应对量子计算攻击和密码学变革。
依据实际操作经验,软件开发中心提出应进行加密敏捷设计以及抗量子算法的研究和试验。等到抗量子算法的标准发布,并且市面上出现符合该标准的加密产品时,我们将启动算法的更新工作。另外,他们还建议对重要网络实施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以此来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这个建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后续展望
软件开发中心将在联盟产业生态委员会中扮演量子与金融之间的桥梁角色。它将不断促进量子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应用,为我国量子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作出贡献。面向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案被落实,以保障后量子时代金融密码的安全。
在此过程中,困难或许不少,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持续探索,我们必定能在新时代保护好金融安全。
后量子时代,金融密码学遭遇了哪些主要难题?请您发表看法和留言,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及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