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软件测试领域的朋友,对于诸多问题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下面,我将逐一为大家深入讲解这些问题。
行业身份称呼
以前我们常将开发与测试分属“他们”和“我们”,这无意中设定了界限。然而,大家都是在为同一个项目奋斗,理应统一用“我们”来称呼,形成合力。若测试与开发能成为朋友,工作环境将更融洽,工作效率也会大幅提高。若总是带着对立的心态,工作怎能称心如意?显然是不能的。
沟通的关键
测试过程中的交流至关重要,毕竟没有人希望被批评其自豪的成果。若测试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表达需得体。比如,测试员直接指出代码质量不佳,很容易激化矛盾。若能采用温和的方式,提出有益的建议,沟通效果会更佳,大家也更乐意携手解决难题。
需懂开发知识
测试人员中有人认为无需掌握开发技能,实则不然。若对开发代码一无所知,bug的描述往往模糊不清,例如过去有些测试反馈的问题,描述得不够具体,开发者即便翻遍代码也难以定位问题所在。此外,若缺少开发知识,所提建议可能难以落实。比如测试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改进,但开发者执行时却遇到重重困难,至今仍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测试阶段差异
软件测试在开始阶段相对简单,而开发工作一开始就需要学习编程语言,测试则是在后期才涉及这些语言。然而,后期进行测试所需的知识要比开发多得多。以功能开发为例,只需完成编写即可,但测试工作则需要检查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确保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此外,测试还需掌握性能测试和自动化测试等多种技巧。
自动化测试难度
很多新手认为自动测试远比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复杂。但事实上,只要投入相同的努力,两者都能做得很好。自动测试初期确实需要学习脚本编写等技能,但一旦掌握了技巧,工作效率就非常高。比如,在电商项目大促销前,将性能测试和自动测试结合起来,可以使系统在大量用户访问时依然稳定运行。
白盒测试认知
有人觉得白盒测试只是开发人员的工作,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实际上,白盒测试能让测试人员更深入地理解软件的内部构造,揭示出潜在的问题。比如,在金融软件的测试中,测试人员通过白盒测试发现了数据加密部分存在漏洞,成功避免了用户信息可能泄露的风险。测试人员适当地参与白盒测试,可以增强测试的全面性和精确度。
在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中,你是否也遇到了类似的理解偏差?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经历。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