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广度拓展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成效斐然。该校已有30家学院型企业、100家紧密型企业以及500家通过动态筛选的企业参与合作,合作范围持续扩大。此外,这种合作模式还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众多企业和学校并肩前行,共同促进了行业的进步。
学校依托广泛的合作网络,为学生与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和各类企业携手,学生得以参与多样化的项目,同时企业也能借此引入新的理念和人才。这种合作方式推动了学校与企业间人才的互动,达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真实项目实训教学
赵传强老师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了实训课程。比如,在泛嘉控股新产品发布会前夕,他们需要快速完成具身机器人头部的制作设计,这样的任务便成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材料。学生们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磨炼了自己的技能。
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到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融入职场。学生得以接触尖端技术和实际问题,增强了解决难题的本领。此举亦使学校教育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助力学校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服务中小微企业传统
邓劲莲院长提到,学院一直秉持着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理念,组建师生团队已成为学校的一贯做法。该院已为四五百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支持。长年累月,师生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这些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和品牌打造。
学校与师生共同研究,细致掌握中小微企业的具体需求,并据此设计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行业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科研场地与团队搭建
学校在综合楼中划出了四层楼用于科研用途,这里聚集了二十多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各自专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并积极解决行业中的难题。
科研场所营造了优越的研究氛围,使得这些团队的研究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团队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他们紧密合作,致力于培养科研人才,促进学术发展,并帮助中小微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设计与成果转化创新
创意设计学院重视创意设计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已连续五年将“为企业服务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核心主题。此外,学院还将毕业设计展览带到了产业园。学生们的设计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其作品在真实应用场景中接受考验。
学校设立了“专利池”,推行“先使用后付费”的科研成果转化策略。师生们的专利作品被纳入资源库,企业得以先行使用并后续支付费用。学校搭建了校企合作供需平台,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进程。这种做法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科研投入,提升了创新活动的效率。
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浙江机电职大近段时间致力于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提升项目,通过运用高端数字技术和新的运营方式,全方位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能力。杭州掌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该校已有超过十年的合作关系,其中部分研发工作由该校师生共同完成。
学校像桥梁一样汇聚各类资源,推动企业间的互动与协作。当掌动科技面临紧急任务时,学校会协助企业间展开合作。学校与众多领先平台企业携手,聚焦共同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你认为浙江机电职大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其他职业院校有哪些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