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鼓吹
近期,众多商家在社交平台上积极推广面试AI助手。他们称这款软件能让求职者轻松应对网络面试,并能迅速生成对面试官提问的答案。部分商家甚至明确指出,这相当于面试中的“作弊”行为,认为使用这种面试方式就如同考试时照着答案念。以一例说明,某些商家在视频里呈现了这一幕:电脑屏幕左侧显示的是网络面试的软件界面,求职者和招聘人员用英语进行对话,而该软件却能即刻提供回应。
工作原理
商家推广这种在线面试人工智能助手时说,它们的操作流程基本一致。面试官的语音问题先被转换成文字,之后AI系统快速给出逻辑性强的答案,求职者只需根据这些答案来回复。以北青报记者试用的一款软件为例,用户得先上传自己的简历,然后提供岗位的具体要求。面试环节中,面试官提出问题后,短短一至两秒,答案便在文本框里显现,让人感觉面试效率得到了提升。
试用效果
北青报记者在模拟面试时发现,软件出现了识别错误。软件把“新闻三要素”听成了“新闻三十户”,即便软件提供了更正的提示。这表明软件在语音识别上不够精确。而且,用户的反馈也验证了这一点,一些用户觉得AI的回答太套路化,不够深入;另外,也有用户提到软件有时会误解问题,导致给出错误答案。
买家评价
许多体验过面试AI工具的用户表示了不满。他们觉得这些软件与网络面试环境结合得不够理想,输出的回答太过于笼统,难以满足面试官对独特和深入内容的期望。在真实的面试场合,这种模式化的回答往往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且一旦听错问题导致回答失误,面试结果可能会更加不利。
人力看法
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表示,在初选求职者阶段,公司会采用网络面试来评估。若求职者借助AI提示,这种做法会被认为是作弊。面试本意在于检验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依赖他人回答对诚实求职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即便在线面试能够蒙混过关,但在后续的面对面面试中,求职者真实能力的不足还是会暴露出来,这会对其职业发展造成阻碍。
市场影响
这类面试AI的出现,在求职领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方面,它使得部分求职者产生了侥幸心理,试图寻找捷径;另一方面,它也给招聘方在人才选拔上带来了麻烦,增加了选拔的难度。若这种作弊行为变得常见,将会破坏求职的公正性,长远来看,可能会妨碍企业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才,从而降低整个就业市场的质量。
面试AI助手似乎成了求职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实际操作中却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并且似乎与求职的公平性原则有所冲突。对此,您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