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芯片公司普遍面临比美国同行更严峻的运营难题,然而ST公司却创造了一段引人注目、值得称赞的逆袭故事。
逆境崛起
从80年代起,全球芯片行业迅猛发展。美国的芯片公司得益于良好的商业环境,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欧洲的商业环境并不理想,ST公司甚至差点破产。但经过领导者的努力,短短15年,ST成功转型,并于2002年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商中的第三名,这一成就确实令人惊叹。
亚洲布局
90年代,亚洲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ST公司把握时机,在亚洲设立了生产的前沿和后沿基地。追溯至1984年,ST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的国际半导体企业之一,便在此设立办事处并持续运营,这使它在中国的市场布局领先一步,同时也为其国际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RM – M 核破局
2004年10月,arm公司推出了M3内核。在此之前,市面上已有其他厂商生产的32位微控制器架构。作为首家将arm-M内核的MCU推向市场的公司,ST公司推出了STM32,引发了32位技术的热潮。尽管市场竞争激烈,STM32凭借其独特创新优势,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
中国市场飞跃
2007年的市场调研数据表明,ST在我国十大微控制器供应商榜单上位居第十。得益于我国政策的扶持,2010年,物联网技术被认定为我国的关键科技领域。随后,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迅速崛起,众多单车制造商开始采用ST的STM32芯片,以开发物联网相关应用。2017年,STM32的销售额中,约七成是面向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这使得ST公司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
持续创新驱动
STM32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持续推出新款产品。这种持续的创新实力,结合其卓越的性能,使得STM32能够集成多种创新的外部IP,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芯片市场的激烈竞争中,ST公司始终将产品研发和创新置于首位,这也是它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的关键所在。
未来战略方向
ST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和相关工艺流程,实施了向IDM制造商转型的经营策略。2019年第四季度,ST顺利完成了对AB公司的收购,此举旨在推动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到了2022年12月,ST与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研发碳化硅基板的生产技术。目前,ST更加重视价值增长,希望在未来芯片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芯片技术持续进步,ST 能否依靠现有策略和创新能力,在全球芯片市场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赞支持,并推荐给对芯片行业感兴趣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