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软件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关重要。然而,北京地区之前并未有一套统一的软件开发成本计算标准,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如今,新规定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受到了广泛关注。
标准研制背景
北京作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区域,产业规模长期领跑全国,发展势头强劲。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北京市各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每年,市级财政资助的信息化项目数量介于700至800个,资金总额超过三十亿,惠及上千家企业与机构。我国软件产业因缺少一个统一的费用评估体系,长期以来发展受限,这对它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为缺少统一的标准,软件项目在预算审核时找不到依据,导致审核变得不拘一格。有些企业为了拿到合同,故意压低报价,这样的做法打乱了市场秩序,还对软件质量和提供的服务造成了负面影响。
规范推出单位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DB11/T 1010—2019)。这项规范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修订任务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和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具体执行。这些机构在软件行业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声望。
它们一同对标准进行更新,旨在集中众人智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软件开发成本估算规则,以促进行业向规范化发展。
标准实施日期
2019年10月1日,这一规定正式生效。这一天,具有特殊意义,标志着北京信息化项目的软件费用核算步入正轨。自此,软件开发项目的费用核算有了具体的标准,市场秩序有望得到更好的改善。
自此刻起,各软件企业需遵循新规,对软件成本进行准确评估,同时需对项目预算进行合理规划。
规范的价值
本市新出台的规范,意味着信息化项目的软件开发在成本核算上迈向了科学和规范的道路。这一做法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它还能推动软件企业提升生产效能,激发它们优化工作流程和技术能力,确保符合规范规定的各项标准。
这样一来,软件产业的增长质量将得到提升,这有利于北京软件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标准主笔人
王海青担任着标准主笔的职务。他对软件行业有着深入的理解,同时拥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凭借他持续的努力和出色的专业能力,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他对软件开发的每一步骤都十分熟悉,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创作出对整个行业影响深远的规范。
标准文本获取
获取《DB11/T 1010 – 2019 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的文本很简单,只需轻点鼠标,文件便即刻可下载。这样的做法体现了相关部门的透明度和服务态度,让企业和个人更容易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
企业可以依据既定的规范来改变其软件成本的计算方式,这样做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这套软件的费用估算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哪些挑战?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和将它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