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电商扶贫项目从零起步,实现了深山区农产品热销的奇迹,助力众多农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让我们一同前往,一探究竟,电商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
电商跑量的亏本买卖
段国强在成县从事电商业务,此行主要是为了扩大销量。虽然每笔交易可能亏损几毛钱,大约有200单,总体上并未盈利。不过,他的网店并非一般,它不仅帮助自家摆脱了贫困,还极大地影响了数百户村民的收入。他购买老乡们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尽管短期内亏损,但从长远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
电商扶贫试点之路
《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指出,在扶贫领域,甘肃的电商扶贫项目尤为突出,陇南有幸成为首个试点城市。一开始,在陇南推广电商被视为一种创新举措,谁能料到偏远山区的农村也能借助电商?正是这种大胆的尝试,为陇南的电商扶贫开启了道路,为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途径。
礼县苹果的电商转变
陇南礼县是甘肃苹果种植的重要区域。老独提到,近两年礼县的苹果多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而他自己的生意只是小规模经营。自90年代起,康永良便与苹果产业有了渊源,他参与的合作社在电商领域进行了尝试。起初,父子俩对电商知之甚少,仅掌握了基础的图片编辑和店铺开设技能。
起步艰难的电商之路
康维起尝试通过网络销售苹果,但发现基础设施条件不佳,缺乏高速网络,而且网络经常中断。本应是苹果销售旺季,他却两个月才卖出两箱,结果一年亏损了30万。原本就反对他从事电商的父亲康永良,这下更是坚决反对他继续做电商。他们面临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传统观念等多方面的困难。
电商带来的丰收巨变
尽管创业之路充满挑战,电商的潜力却日益凸显。2016年,康永良父子通过网络渠道卖出了大约5000吨苹果,销售额超过了2800万元。原本深山中的农家特产,因互联网而变得炙手可热。村民们的收入显著提升,电商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电商扶贫的人才效应
记者询问陇南电商扶贫的亮点,除了农产品销售有了新变化,还吸纳了众多人才。众多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国内顶尖的电商企业也纷纷落户陇南。当地还针对创业者、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开展了培训,旨在让电商在基层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你认为陇南的电商扶贫方法,在其他地方能否实现类似的成功?不妨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并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