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现象由来已久
APP绑定问题让众多用户感到烦恼,网络上对此的抱怨声不绝于耳。实际上,这种现象在个人电脑时代就已经很常见,如今在手机上也是一样。以前,很多电脑用户对版权保护意识不强,经常随意从网络上下载各种软件。嘉浩指出,用户在下载重新打包的软件时,常常在不经意间被强制安装了其他应用,而这种强制安装往往不易被发现。
统计数据表明,在个人电脑时代,软件捆绑安装的数量相当可观,导致不少用户的电脑运行速度变慢。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这一问题又蔓延至手机,给手机用户带来了不少麻烦。嘉浩提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了解APP捆绑的业务。
开启 APP 捆绑“试水”
嘉浩刚开始做APP捆绑业务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他只能以下载站的身份与软件公司进行协商。为了成功捆绑APP,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相关资料,并决定先从安卓系统入手尝试。他认为iOS系统太难攻克,几乎不可能实现捆绑。
同时,他注意到业界有做法是在应用内嵌入自动下载脚本,用户安装后,该脚本便会自动下载其他应用。嘉浩便利用这一手段,挑选热门独立游戏进行捆绑,成功吸引了大量下载,捆绑软件的安装量也相当可观。因此,APP捆绑业务在他的操作下逐步展开。
捆绑软件的利益链条
嘉浩表示,当软件被强制安装在用户手机后,通常能从厂商那里获得两三元的收入,有些慷慨的厂商甚至能给出五六元,这比PC端捆绑软件的收入要高得多。此外,现在从事APP捆绑下载安装的人,多数是PC端的老手。
高收益吸引了许多人投身于APP捆绑的潮流。为了推广软件,一些厂商不惜支付相关费用,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但这一切都是以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让用户无辜承受损失。
伸向用户钱包的黑手
嘉浩进一步说明,业内的一些“高手”并不满足于通过捆绑APP来赚取推广费用,他们甚至将目光转向了用户的话费、信息和支付软件。例如,曾经有个技术群发布了一种在看似正常的APP中嵌入自动程序的技巧,用户一旦下载并安装,这些程序就会自动向电信服务商发送短信,订购相关服务。
有些人获取了用户的详细信息后,在用户上网期间,从远处操控他们的手机,将支付账户中的资金转移。这类事件通常在用户休息时发生,那时用户的警惕性相对较低。许多用户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却无法找到损失的原因。
用户该如何防备
APP捆绑存在诸多风险,用户需保持警觉。在下载APP之前,应先查看其评价。若评价不多或评价不佳、口碑较差,应格外小心。同时,在安装软件时,应认真阅读安装提示,尽量避免选择不明确的附加选项。使用手机时,若察觉到手机出现异常状况,比如电速耗尽、流量异常等,应立即检查是否存在恶意捆绑软件。
嘉浩指出,不少人在睡前会玩手机,常常忘了关闭手机网络。这样的疏忽让不法开发者有了可乘之机。因此,睡前务必关闭网络,以防出现安全风险。
行业监管刻不容缓
APP捆绑现象频发,严重侵犯了用户权益,行业监管刻不容缓。相关部门需强化对应用市场的监管,加大力度整治违规捆绑软件。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用户投诉渠道,确保用户在遭受损害时能迅速维护自身权益。
软件公司需强化自我约束,严格遵循法律和规定,不得采用捆绑等非法方式推销产品。只有行业各成员齐心协力,方可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APP使用环境。
是否你也曾遭遇过应用软件强制关联的困扰?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应用软件捆绑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