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曾与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齐头并进,但如今却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这其中到底有何变故?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探讨。
辉煌开端
微软早年便涉足移动操作系统领域,早在1999年便推出了CE 1.0版本,该系统后来演变为WM系统的起源。当时,谷歌尚未发布安卓1.0,微软先行一步,抓住了市场机遇。许多人认为,凭借这一优势,微软在手机系统领域有望实现显著成就。
微软一开始占得先机,但这并没有帮助它在市场上稳固地位。随着竞争越发剧烈,微软的发展道路变得坎坷不平。
市场逆袭艰难
2012年,IDC的数据揭示,iOS与安卓合计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八成七点六。尽管iPhone的销量在那一年翻了一番,但其市场份额却只有2.5%。在操作系统领域,马太效应尤为明显,这种差距使得微软的手机系统想要实现逆袭变得异常艰难。尽管如此,微软在手机市场的份额仍在稳步提升。
截至2013年,iOS与安卓合计占据了93.8%的市场份额。在此期间,微软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最高,仅有3%。自那时起,iOS和安卓的份额持续增长,而微软系统所遭遇的挑战愈发严峻。
宣布放弃业务
2017年,根据数据,绝大多数智能手机——接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运行的是安卓或iOS系统。与此同时,其他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已经减少到0.1%。同年,微软宣布将停止手机业务,并将重点放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一举动标志着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战略撤退。
微软这一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其市场份额已经大幅减少。面对这样的局面,要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保持竞争力,所剩的优势已经不多。
盖茨的遗憾
今年,比尔·盖茨在一场风投公司的聚会上坦言,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抓住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机遇。目前,该系统的市值已攀升至4000亿美元。他坚信,在软件平台领域,微软原本可以轻松取得胜利。
1999年,WM推出了首款产品。然而,由于管理层的问题,WM未能达到安卓系统的水平。这一状况导致苹果和谷歌后来超越了WM。
补救的徒劳
微软试图扭转不利局面,在2010年推出了性能更优的Phone系统,意图取代WM。但那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iOS和安卓的用户基础已经相当稳固。2013年,微软购并了诺基亚,意图利用其在手机制造方面的优势来改善现状,但最终并未达到预定的目标。
2016年,微软发布了WP系统的更新版10,意图进行最后一次尝试。但遗憾的是,市场占有率并未发生改变。
最终大溃败
12月10日,微软发布了一条信息,从那天开始,Windows 10的用户将无法免费获取新的安全和技术更新。此外,2020年1月12日,微软还将停止对Windows 10应用的技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微软重返手机领域,他们推出的双屏手机Duo,选用了安卓操作系统。
至此,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方面已完全退出了与安卓的竞争。昔日的对手如今成了合作伙伴,这一转变意味着微软手机操作系统时代的终结。
大家都在想,假如微软早点改变策略,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局面会不会有所改观?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可以点个赞,然后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