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奉贤新城开发
奉贤新城的开发历史已有十数载,众多项目相继建成。但这一开发过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为了安置本地的剩余劳动力,并吸引新产业所需的人才。它与上海市区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宛如一个独立成长的孩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成长,与市区的“家长”互动较少,发展模式较为独立且封闭。
松江新城模式开创
古美、莘庄、七宝和九亭的开发接近尾声,城市的扩张似乎遇到了阻碍。于是,上海参考了日本的卫星城模式,选择了松江来建设新城区。松江新城宛如一块试验田,标志着上海新城建设的开始,为后续新城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成为了其他新城效仿的典范。
嘉定新城优势突显
嘉定新城依托于松江新城的支撑。它从松江的开发中吸取了经验与教训,成功避免了人口过分集聚和开发过密的问题。由于松江中央公园至辰塔路段已无更多开发空间,嘉定新城更加注重合理规划,力求资源分配和空间利用更加科学,确保发展更加可持续。
青浦新城发展困境
大虹桥变得热门后,青浦原本打算借助市级资源来推动发展,然而情况变得棘手。夏阳湖区域已经没有更多开发空间,而且新的规划方案一直未能确定。直到《2017-2035城市规划》发布,夏阳湖依然是新城的核心。与此同时,所有核心资源都集中在了夏阳湖,而开发新区域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这就像一个人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一个地方,想要开展新的事业时,口袋里就空空如也了。
临港新城失败现状
临港新城堪称一个独特而失败的案例。2019年的研究指出,其产城融合度不高,对人口的吸引力也有限,规划中的人口目标只完成了三分之一。该地距离市区过远,尽管自2002年起已逐步开发了滴水湖、大学城、医院,并开通了地铁,但市区居民仍不愿迁往。此外,它缺乏本地人口和产业基础,发展缺乏依托,宛如无根的浮萍。临港科技创业中心等建成10年就拆除,实在是让人唏嘘。
五大新城截流效应
过去,新增人口都涌向主城区,认为那里才是真正的上海。如今,五大新城产生了分流作用。以嘉定为例,沪宁线沿线人口可选择在嘉定定居,无需非得迁往桃浦。奉贤和青浦之前各自独立发展,现在凭借各自的区域优势迎来了新的机遇。奉贤凭借上海向南发展的红利,承接了浦东的产业转移。青浦地理位置优越,但青西作为水源保护区,开发受限,再加上高铁规划未能落实,留下了一些遗憾。奉贤和南汇的落后区域正被提升定位,旨在激发其发展活力,期待它们能够焕发新生。
大家对五大新城的未来发展潜力有何看法?不妨留言交流。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