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你会发现公司市值或者估值在5000亿元以上的互联网大佬们纷纷隐退,令大家感觉有点唏嘘,毕竟这些大佬们都不超过60岁,最年轻的还不到40岁。
这肯定不是正常现象,因为海外有很多超级富豪都要工作到80岁以上,比如:巴菲特、查理芒格等。
国内这些超级富豪为什么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转到幕后了呢?
这都跟我们国家新修订的《反垄断法》有关,这套法律旨在约束互联网巨头对于各个行业无需的扩张。因为有些企业的市值可能是1万亿元,但是它可以调用10万亿元的资金,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据。这么多资金足以重塑一个行业,或者将这个行业以前的经营者全部打垮,再造一个新的垄断行业。
不可否认,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业的效率,但是它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刘强东曾在多年前就表示,电商的本质就是用一个上过大学的人来代替三个传统店铺的服务员。假如电商创造了1000万新的就业,那么也会造成3000万人的失业。
很难想象资本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控制了每个行业,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种现象的发生,而且它还会对互联网大佬原有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它们的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情况。大家也不用感到惊讶或者叹息,因为他们之前之所以可以快速扩张,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建立在违法的基础上做到的。比如说:二选一。
互联网巨头发展速度的降低其实给了普通人良好的创业环境,有益于更多人从中找到机会,只不过需要的是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而已。
我们可以先来复盘一下资本模式是怎么发展的!
假设我们同处在一个小镇上,一共有10家超市,老王的超市经营得最好,每年的营业额可以突破1000万元,其他的9家超市每年的营业额可以达到500万元,净利润在100万元左右。
资本如果也想进入这个行业,该怎么做呢?肯定不是自己也去开一家超市,而是去找一个行业的老大谈,让老大去收购他的同行,最终玩垄断。
这个时候,资本就会找到老王,并且表示,自己愿意给老王投资5400万元,占老王30%的股份,并且老王拿到这5400万元不能干别的事情,只能去把剩余的9家超市给收购了,每家超市的估值是500万元。
可是老王第一次去找这9个老板谈的时候都吃了闭门羹,因为5倍市盈率太低了,而且自己拿到这500万元去干什么呢?都是一个问题。
老王带着疑惑来找资本,对方不让收购该怎么办呢?
资本微微一笑,不要慌,他们不愿意被收购,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还没有感受到痛苦。通常情况下,超市的毛利润是30%左右,假如我们按照批发价来卖呢,会不会把其他超市的顾客全都吸引过来呢?毕竟便宜了很多钱。
举个例子,同样的产品,大家的批发价格都是10元,其他超市的零售价是13元,但是老王的超市只卖10元,其实这已经是亏本卖。这会让其他超市毫无还手之力,因为自己有房租、员工工资等。
可能用不了半年时间,其他9家超市就会跪地求饶,可是这个时候就没有500万元的收购价了,降到了400万元,因为这些超市的营收下滑严重,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这就是资本最典型的烧钱补贴模型,比拼的就是谁更有钱。
在老王成功收购另外9家超市之后,就成功实现了小镇超市生意的垄断。紧接着,10家超市就可以慢慢提高售价,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价格回升到价格战之前的水平。更有甚者会再度提高售价,批发价10元的产品,零售价涨到了15元,毛利率飙升到了50%。
就这样,超市的利润开始大幅度提升。慢慢地消费者也就会发现越来越没有钱消费,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不用害怕,超市通过信用体系,让你借钱来超市消费,只要你按时还钱就行。实在还不起钱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办理分期还款的方式,只要每个月交一点利息就行了。
就这样超市也从原来的零售生意,转型到了金融领域,因此,这家超市的价值就会倍增,成为一家资本追捧的超市。
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的超市越发展,消费者们就会越难存下钱,最终消费者全都要依赖超市的借款生存,这不是好现象。
也许我们也想用资本的方式来经营超市,可是我们会发现,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本那么多钱,资本玩的这一套,我们根本就玩不转。
那么问题来了,中小企业该怎么突围呢?
我们再回到小镇超市本身,超市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位置和价格。
如果老王想要最大程度吸引走其他9家超市的顾客,又没有资本的帮助,那么该怎么办呢?
这其实是大多数创业者正在面临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排除的做法就是跟其他超市一样的方法。
《颠覆与重构》明确指出,你永远无法用行业通用的方法打败同行,这是不现实的。
超市也是有特殊的方法来做的,最主流方式就是拼价格,直接一拼到底的那种。
《颠覆与重构》在书中就以美国仓储式超市Costco为例,为我们讲述了超市击败同行的方法,那就是会员制。
为什么会员制特别适合超市来做呢?
原因就在于超市根本无法在位置和价格上做到完美平衡。如果一家超市想要价格低,那么位置可能就会相对偏,如果一家超市想要位置好,那么价格一定就会贵,毕竟租金挺贵的。
请问,如果你是老王,你选择位置好还是选择价格低?
我劝大家还是选择价格低,特别是超市这种业态,因为消费者对于价格还是很敏感的。
举个例子,我们平时喝的500ml的可乐,有的超市卖2.8元,有的超市卖3.5元,常喝可乐的人是能感觉到这种不到一元钱的价格差别。
当然如果只是这么便宜的可乐,大家可能会选择比较近的超市。
假如我们卖的是贵州茅台呢?其他超市卖2888元/瓶,我们卖1499元/瓶,两家超市之间只有两公里的距离,请问消费者会选择多跑两公里买更便宜的茅台吗?
其实消费者是愿意的,因为每个消费者内心都有一个算账系统,他们会计算出更优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消费者的这种心理。
就算是普通的日常用到的蔬菜、水果、蛋奶等每斤可以便宜1元以上,加在一起也可以省不少钱。
Costco之所以在进入中国以后,热度可以超过沃尔玛,就是因为超市选择了超低价的方式。所有的产品最高加价幅度不超过11%,这么做就是为了保本。
开超市不是为了赚钱吗?Costco为什么开超市是为了不赚钱呢?
原因就在于它是会员制,主要盈利来自于会员的年费。超市保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品的价格比其他超市有绝对优势。它里边卖的产品,甚至比网上价格还要便宜。
可是如果我们想要进去买东西,那么就要交299元的年费,只有会员才能进入。
很多人通过计算,发现就算这家超市离得远,也是很值的,因为大批量买一次产品就有可能省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没有理由不办会员。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认真学习Costco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就跟传统的沃尔玛模式不一样,因为沃尔玛非常重视位置,价格就很难降下去。
会员制是当下最简单的一种商业模式,但是它却适应于多个行业。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魅力,只要找到事物的底层逻辑,就容易设计出颠覆行业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中小企业最容易破圈的点位。
如果我们的行业不是超市,而是足浴店、美业店呢?又该怎么操作?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如果实在想不出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参考《颠覆与重构》案例篇,说不定会给大家一个启发。
总得来说,互联网大佬的隐退,减少了简单粗暴的烧钱游戏,普通人反而有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只要你对商业模式有独特的了解,就有希望成为“一方诸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式创新与商业模式重构上。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