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希望到 2030 年增加约 50 个高新区,并承诺继续提供支持和投资。 政府将这些工业发展基地归功于推动该国的 GDP 并在量子计算和 5G 通信方面实现“突破”。
目前全国有 173 个高新区,仅过去十年就建立了 84 个。 科技部在周三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目标是到 2025 年政府第 14 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将这一数字提高到 220 个。 这些站点将覆盖中国东部大部分地级市和中西部主要地级市。
据官方报纸《中国日报》周四报道,高新区在 2021 年贡献了中国 GDP 的 13.4%,而仅占国内建设用地的 2.5%。 开发区去年创造了 15.3 万亿元人民币(2.2 万亿美元)的 GDP,高于 2012 年的 5.4 万亿元人民币(7757.7 亿美元)。
它们还拥有 78% 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 84% 的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高新区入驻科研机构4400多家,科研人员563万余人。
去年,超过 115,000 家高科技公司落户这些区域,高于 2012 年的不到 20,000 家。去年,这些区域的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4.4%,高于 2012 年的 3.2%。
此外,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李友平指出,去年有 97 个高新区的收入达到 1000 亿元人民币(143.7 亿美元),而 2012 年只有 54 个。
他补充说,这些网站去年在研发 (R&D) 上的总支出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1,436.6 亿美元)。
李说,高新区在量子计算、卫星导航和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 他指出,中国第一颗人工智能 (AI) 芯片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是由在高新区内工作的科学家和公司开发的。
他补充说,自贸区在海外设立了 2200 多个研究机构,其中 77% 推出了推动全球化的政策。
李克强说:“这些园区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我国科技强国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部研究商业化和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尽管近年来全球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高新区仍保持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有能力实现增长。
吴补充说,政府将继续提供“政策支持”并推动对关键领域的投资,包括数字技术、能源和生物制药。 例如,湖南省长沙高新区将在未来三年内投资 10 亿元人民币(1.4366 亿美元)培养当地人才,他说。
他指出,还将向中小企业 (SMB) 提供税收减免和产品商业化方面的帮助。
在目前的 173 个高新区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去年实现了 2800.6 亿元人民币(402.3 亿美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1.1%。 该基地成立于1988年,还包括由新加坡和四川共同开发的新加坡-四川高科技创新园,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安全。